随着贺知章的夸赞,李适之、裴宽等当朝大员也都纷纷击掌称赞:“写得好啊,确实是旷世佳作!”

    李隆基作诗的水平虽然不行,但身边一堆才华横溢的臣子,整日耳濡目染,鉴赏能力还是在线的。

    尤其对夸赞朝拜盛景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句深感满意,仅仅一句诗歌,便将“万邦来朝”的盛世大唐勾勒了出来,堪称雄浑有力,气势磅礴。

    “好一个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写得好!”

    李隆基龙颜大悦,抚须道:“此乃传世佳作,太子当赏!”

    李隆基一锤定音,太极殿上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

    “太子殿下这首诗写的好啊,堪比张九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想不到太子竟有此等文采,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太子这首诗确实鬼斧神工,从此咱们大唐朝廷又有了一个文坛巨匠。”

    等着夸赞声稍稍平静之后,李瑛向着龙椅上的皇帝作揖致谢:“多谢父皇肯定。”

    李隆基抚须道:“难得太子有此文采,朕决定命人设置一座‘诗馆’,名字就叫做‘开元诗馆’。由你主持掌管,招募那些胸有才华,但却没有治国才能的江湖文人吟诗作赋,歌颂大唐。”

    没想到这次扬名立万的行为竟然带来这样的收获,李瑛喜出望外,急忙跪地叩首。

    “儿臣多谢父皇信任,定当竭尽所能,广招有才之士,歌颂我大唐盛世,使之千古传唱。”

    李隆基话锋一转,提醒道:“朕要提醒你,诗馆所招募的人必须是白衣之身,身上有任何官职的人都不得涉足。诗馆里的文士更不能妄论政事,否则必然严惩。”

    李瑛也没指望李隆基放给自己实权,能给自己一个和大唐饱学之士接触的机会就已经是意外之喜,此刻岂敢奢望干政?

    敢在李隆基的眼皮底下搞这一套,怕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儿臣谨遵父皇圣谕,定当潜心研究诗歌文化,绝不干涉政事。若诗馆中有人违背,请父皇问责儿臣。”

    李瑛再次叩头,努力取得李隆基的信任,让他相信自己只对文化感兴趣,绝无觊觎政治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