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寒念此,一纸调令,重启伏完,填补郑益的职缺,为中山太守。

    姑幕童氏,童仲玉,遭遇凶荒,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早卒。子童恢,字汉宗,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乃辟之。恢弟童翊,字汉文,名高于恢,宰府先辟之。翊阳喑不肯仕,及恢被命,乃就孝廉,除须昌长。

    童恢死得早,童翊死于曹操入侵徐州之时,姑幕童氏走向没落,加上贤名于外,刘寒的政策他们也都配合,故而免于清算。

    姑幕徐氏,家世好学,永嘉南渡。徐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

    这家和童氏一样,能屈能伸,家族实力不强,也是免于清算。

    临沂都乡南仁里王氏,永嘉南渡,为中古名门。(琅琊王氏)

    <divclass="contentadv">王赏,鸿嘉元年琅琊王赏为少府。

    王望,字慈卿,自议郎迁青州刺史。

    王仁,青州刺史。仁子王融,东汉名士,屡辞朝廷辟命。

    融子王祥,字休徵,魏国司空、太尉,封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祥三子王馥,官至上洛太守,袭睢陵郡公。

    祥弟王览,字玄通,西晋光禄大夫。长子王裁,抚军长史。次子王基,治书侍御史。三子王会,侍御史。四子王正,尚书郎。五子王彦,中护军。六子王琛,国子祭酒。

    王含,王基长子,东晋骠骑大将军。王敦,王基次子,东晋丞相,江州牧。王导,王裁长子,东晋丞相。

    王舒,王会长子,东晋扬州刺史。王邃,王会次子,徐州刺史。

    王旷,王正长子,淮南太守。王廙,王正次子,荆州刺史。王彬,王正三子,尚书右仆射。王棱,王琛长子,豫章太守。

    王雄,魏幽州刺史。子王乂,西晋平北将军。

    乂子王浑,魏凉州刺史。王衍,西晋太尉。王澄,西晋荆州都督,领南蛮校尉,琅琊王司马睿军谘祭酒。王诩,修武令。

    浑子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衍子王玄,官至陈留太守。澄次子王徽,右军司马。

    琅琊王氏在汉末世二千石,孙坚杀死的王叡便是王祥的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