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的结果是大家都不吭气,亮如白昼的机库,四周那些不停巡逻的精锐士兵,悬浮不动冒着蓝光的超大甲壳虫,视线几乎没有死角。

    没有人敢提议开枪,两支小队的战士们倒是想武装渗透,直接一路碾压过去,可想想魏无涯说过的话,地下地上几栋建筑里的敌人不下一千五,枪声一响的结果,大概被碾压的是山猫侦查小队。

    既然大家都不吭声,赵士林只能等着魏无涯回传通风管道的结构图。

    魏无涯和吕小涛溜进散热塔,这地方隐蔽,又容易观察四周。

    网球一样的探测器在通风管道里飞速前进,从地下一层到地下二层,再经过二层电梯通道来到机库。随着画面不断生成,魏无涯已经对这条线路不报什么希望,虽然能通过,但想要不发出声音,耗时绝对极长。

    外面的战友们也在看着生成的立体图像,从空气过滤器大型风扇口进入,经过空气交换室,第一段垂直管道就有十几米高,再进入第二空气交换室,经过两个转速缓慢的大型风扇之后,又是一条十几米长的垂直管道,稍不留神就会发出声响。几百米长的平行管道七弯八拐,除了不下十个防小动物误入的U型弯,通道里还有无数感应器,都得一一破解令其失效。

    通道最窄的地方也有一米,最宽的主通道达到了两米,主管道呈正方形,主要承担上下层连通,这种直上直下的特殊形态,除了利用绳索以外,只能以平行于地面的姿势,手脚撑着管道两面内壁移动。

    大家不约而同的在心底计算,二层升降机附近的管道,设计的很狭窄,支线管道中焊接了四层钢板隔断,每一层都只有二十厘米厚,根本没有可能从这种厚度的夹层爬过去。如果直接从地下二层的通风检修口出来,最近的距离离升降机也有五十米,而且这些检修口离地高度足有二十五米,显然这条路行不通。

    不锈钢的管道光滑如镜,地下二层到机库顶部,需要坚持悬空向上移动近七十米,而途中不能发出响动,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在没有携带吸盘装备的条件下,谁能保证手脚不流汗打滑?再说耗时越长,体力也很难保证。就算爬上去了,如何从机库的通风口出来,避开机库内升降机附近的重重守卫?这条路,同样行不通。

    既然这一段难以攀爬,从机库下去难上加难,而从地下二层走简直和找死差不多,赵士林把眼光放到了别的地方。

    “魏无涯,把电梯井的图像调出来。”

    “电梯井的通风系统是独立体系,和这个通风系统一样,几栋建筑之间互不干扰,不过我给你出个主意,倒是有渗透的办法,入虎穴得虎子。”

    “明白了,哪一层容易下手?”

    “地下三层。”魏无涯想都不想便回答。

    “那你有没有把握?”

    “我先看看再说。”

    魏无涯说看看再说,赵士林不再多说什么,论身手论战术水平,魏无涯绝对不比战队里的任何人差,甚至还强一筹。论破解那些监控器,也只有魏无涯有把握,如果他都持谨慎态度,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赵士林也没闲着,地下三层的资料他重新看了一遍,从空气交换室到电梯,隔着监控中心和上百米的走道,还有室内运动场一样巨大的空旷场地,虽然没多少士兵巡逻,但是不少身穿连体服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些来回走动,室内顶部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足球般大的小型探测器悬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