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问题,王越率先回答:“大王,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李方则回答得比较直白:“大王,海贸之利十分巨大,我等…实在是井底之蛙。”

    其他几位东家、掌柜默默点头,默认了李方的说法,这也是他们的心声,这几日他们‘组团’和番禺的蕃商们做买卖,真是大开眼界。

    各种奇珍异宝,各种海外香药,他们在西阳,都知道这些东西转手一卖就能赚大钱,而这些货物在黄州的售价,还是经中间商抬过的。

    如今他们在番禺,直接和漂洋过海抵达中原的蕃商交易,拿的就是最初的‘进货价’,即便运回西阳立刻转手,那利润可以让人想起来就红光满面。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宇文温做了总结,“不要觉得寡人让你们来番禺是想找人聊天解闷,只有亲眼见了,才知道什么是眼界狭小!”

    “做海贸,若是组织船队放洋,来回一趟怕要花上一年半载,中途如遇风浪,很可能人财两失,可为何蕃商甘冒如此巨大的风险,漂洋过海到中原来做买卖?”

    “那是因为暴利!海贸的暴利,是以数倍甚至数十倍计算的,而一艘海船,载货量可达万斛,冒着巨大风险,花一年时间,就能赚下足够子子孙孙花销的财富,有谁能不动心?”

    “寡人知道,有人觉得买卖做到邺城就够了,可是现在,你们觉得够么?那点作坊规模,要做海贸,你们的货物能填满几艘海船?”

    “若是把黄州的热销货物运到番禺卖给蕃商,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家作坊的产能太低了?有没有想过工人不足?”

    在座之人都默默点头,西阳王说得对,在西阳里看着长江就以为水多,结果来到番禺见了大海,才知道什么是一望无际。

    他们精心准备的货物,深受番禺蕃商的欢迎,透明的玻璃制品,物美价廉的彩色布匹、白瓷,全都销售一空。

    换回来的,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珍珠以及各类海外香药,还有人。

    遍体漆黑的‘瓮人’,齿及目甚鲜白,面体异黑若漆,皆光泽,又称‘昆仑奴’,这种奇异的瓮人,早已有岭南商贾沿着郁水向西入牂牁水贩卖进夜郎等地,售价翻上数倍。

    而山南、关中、河南罕见此等“货物”,若是将‘瓮人’带去那边,可想而知各地权贵、世家大族的购买**会有多强烈。

    更别说不算罕见的胡姬,那种异域风情可以让有钱的男人们小腹温热,忍不住掏钱买回去‘尝鲜’。

    胡姬在关中长安、并州晋阳、河北邺城、江南建康并不罕见,但在山南、河南等地就有些‘奇货可居’,所以也会是热销的‘货物’。

    黄州总管府的商贾们,何尝见过如此惊人的赚钱机会摆在自己面前,用唾手可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唯一的问题,是自己的产能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