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明静答道:“施知府老家在江西,但这封家书上虽有驿站的印章、甚至还有锦衣卫验检过的盖印,但却没有开平司的盖印。那它应该是不能从江西送达济南的。那便说明,这也许是施知府伪造的……因为,从五天前开始,凡是江南发来山东的信件,似乎都要事先被太平司拆封检阅。”

    “明静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前几日有封关于商务司从江南采购硝石的公文,臣女发现信件上有一枚很浅的印痕并不识得,特意去查了一遍。发现所有五天以前从江南送达的信件都没有,而之后发来的却都多了这样的印痕。观其图案,应是太平司信印无误。”

    淳宁点点头。

    与南京和议的好处之一,就是不禁止两边的官员与家人互通来往。毕竟山东有官员的家小在江南,而江南也不少来自山东的官员。大家都是楚朝臣子,明面上自然不能直接割裂开来。

    但山东这边反应快,早早就开始让锦衣卫检阅所有与江南来往的信件物品。

    看来江南那边现在也终于反应过来了。

    “既然发现了,怎不早些告诉我?”淳宁微笑着问道。

    “臣女能找到的来自江南的信件不多,此事还未完全确定。”

    “你办事不急不躁,这很好。”淳宁点了点头,语气很王笑。

    接着,她又道:“但往后在我面前不必如此小心翼翼。”

    “是。”

    “你认为施光卓伪造家书,是想投奔江南?”

    “是。”

    “除了这封家书,还有何证据?”

    “并未有更多证据。”左明静道:“但臣女有几个推论。一则,当前虢国公施行粮食以计划分配,山东人心惶惶,亦诛杀了不少……叛党,施知府此时告假十分可疑;二则,家祖父曾评价过施知府,言其‘办事稽迟’,但从今日的几桩公文来看,施知府似乎有些过于勤快任事了,比如孟义明纵火一案,短短几个时辰他便已清点好伤亡;三则,如今想叛逃江南者恐不在少数,如徐州总兵派人对质之事近日时有发生,恐是意在试探。”

    “你只在下院便能看出这些。”淳宁问道:“可还有藏拙?”

    左明静轻声道:“臣女推测,施知府也许还收买了锦衣卫当中的低级军官,想要带走济南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