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听说过。”江子轩简短回答。

    “还真方便,手边不需留下任何的纸张。原本刘裕打算到加拿大后,就要开始使用电子邮件,所以事先做了准备--他是这么跟编辑说的。这样一来,好像连电话费也省了。”

    “太复杂的事我可不懂,我对电脑不熟。可以不用列印,直接传送,我也只是听刘裕说过而已。”

    “电脑一点都不难,谁都会用,而且它还有很多方便的功能。你可以同时传信给很多人,也可以把收件人的住址登录起来,还有”他停顿了一下,俯视着我继续说道,“只要事先设定好,它就会在指定的时间把信传出去。”

    “你是想说我使用了这种功能?”

    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大概是觉得没有回答的必要。

    “关于灯光的事,我们相当重视。”他说,“老师您说到刘裕家时,屋里是全暗的。我之前也曾经提过,我无法理解凶嫌既然要制造没人在家的假象,又为何单单让电脑开着。后来我终于明白,因为电脑是让计划成功的重要道具,所以它必须开着。老师您将刘裕杀了之后,就立刻忙着制造不在场证明。说得具体一点,您让电脑启动,从中叫出适当的文件,然后设定此份文件于六点十三分以传真的方式传送到这间屋子。接着,您把屋内的灯全关了,这是为了之后的行动所做的必要措施。因为您必须让人以为,您是在晚上八点再度来到刘裕家后,发现灯全暗着,以为对方不在家,才打电话给住在饭店的陈恩夫人。如果那时房里的灯亮着,照理说在打电话去饭店前,一般人都会先到窗口去查看一下,为了避免让人起疑,您尽可能安排成是和陈恩夫人一起发现了尸体。”

    一口气说完后,许木停顿了一下,他在等江子轩反驳,可江子轩什么都没说。

    “老师,您连电脑的萤幕保护画面都考虑到了吧?”许木继续解说下去,“我之前也说过,电脑萤幕透出的光其实蛮亮的。可是,您不得不让电脑的主机开着,就算这样,单把萤幕关掉不就结了,不过这样做反而更加危险。发现尸体的时候,陈恩夫人也会在旁边,如果她注意到主机开着,萤幕却一片漆黑的话,恐怕这将成为警方识破整个布局的导火线。”

    江子轩对许木的明察秋毫深感惶恐,额头露出些许汗滴。

    “我想老师是在五点半左右离开刘裕家的吧?接着您在赶回家的途中,打了通电话请儿童专栏的张秀山先生马上过来取稿。张秀山先生说了,那天您原本打算以传真的方式交稿的,可是却突然说有急事要他赶来。幸运的是,他到这里只要三十分钟就到了。”接着许木把话说完,“这件事老师在笔记里并没有提到,您写的好像是张秀山先生之所以会来是老早就说好的了。”

    江子轩以一声长叹取代回答。

    “为什么您要叫张秀山过来呢?我想答案很清楚--为了让他替你做不在场证明。六点十三分,刘裕的电脑如你所设定的,打电话到这里来。当时屋里的传真机并没有切换至传真功能,你拿起无线电话机,接了电话。此时听筒那边传来的只有传真发送的讯号音而已,而你却表演着高超的演技,一边听着机械的声音,一边假装正和某人交谈。连张秀山都被你骗过了,可见你的演技是多么的完美。顺利演完独角戏的你就这样挂了电话,而刘裕的电脑也完成了打电话的任务。到了这里,剩下的工作就简单多了。你只要按照计划,一起和陈恩夫人发现刘裕的尸体就好了。然后在等警察来的空档,趁夫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电脑的通信纪录删除掉。”

    许木不知打何时起已经不称江子轩为“老师”,而直接改叫“你”了。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在意的,这样反倒比较适合这种场面。

    “我觉得你的布局很完美,不像是短时间内想出来的。不过,有一点小小的瑕疵。”许木顿了一会说道:“刘裕家的电话。如果刘裕真的曾经打电话过来,只要按下重播键,电话就会再次接通了。”

    “”

    “不过重播的电话却不是接来这里,而是接到加拿大的温哥华。根据陈恩夫人的证词,案发当天的清晨六点,刘裕本人曾打过电话,重播后连到的号码应该就是当时留下来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相反的情况,日高先打电话到这里,然后又想打电话去加拿大,于是他拨好号码,却在接通前把电话挂了。不过会考虑到时差,特地起个大早打电话的人,应该不会忘记当时加拿大正值深夜吧?这是我们的看法。”

    然后许木以一句“我说完了”作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