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从窗口转过身子:

    “从现在开始,南京发生的一切,都必须要及时向我汇报!”

    ……

    而此时的南京,委员长已经下了死守南京的决心。就在这次会议后的次日,也就是11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再次召开第三次军事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委员长正式提出绝不放弃南京,必须集中一些作战力量来守卫南京,以便能够在南京保卫作战中等待国际形势变化。

    同时也可以为国军修整、集结部队争取时间。

    既然这个基本点确定下来,那么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是要讨论谁来主持守卫南京的问题了。可是当委员长问及谁愿意留下来守卫南京的时候,列席会议的一圈将领却都沉默无声。

    见此情形,委员长又故技重施,开口道:“既然你们不愿意留下来,我自己留下来好了。”

    到这个时候,唐生智只好再次主动站身起来:“职下愿与南京共存亡。”

    也就这样,在一国元首自说自话的情况下,南京保卫作战的基本原则,以及主持南京作战的人选被确定了下来。

    之所以从一开始,委员长便力主唐生智为防御作战的指挥者,这自然是有一定的想法的。

    因为自30年代中期以来,国民政府拟订的首都保卫纲要以及相关军事演习,唐生智都参加了而且是主要拟订者,而唐生智的资历又足以担当此职。

    既然固守南京的方针确定了下来,最高统帅部便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战役措施,开始着手部署南京防御作战。

    可是,战争的发展和委员长所想的并不一样。

    到了12月,战况已经变得恶劣起来。

    12月9日这一天,战况愈发地对南京守军不利了,由于第51师撤退的时候,接防的第87师两个团没有稳固阵地,日军便已经越过了第51师撤退的侧尾线,进至高桥门一线。

    而中国军队在中和桥一线甚至来不及作撤退掩护,日军就趁势扑入光华门一线,以步兵两个联队和战车10余辆为左翼的作战推进到光华门一线之后,进占了大校场通光营房。

    日军的进攻是十分迅速的,光华门附近的守军当时只有中央陆军教导总队的部分兵力,见到这种情况,守军只能紧闭城门,并以沙袋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