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半天,杨承志说不过杨凤山,最后只能说,“凤山叔,要我去行,我就是过去应付一下,别的我可不管,别到时村里挨了批怪怨我”。

    “行,只要你去就行,哪怕你过去睡觉都行”。杨凤山以为只要把杨承志送进培训班,这个年轻人还不得乖乖的听那些老师的话。

    “承志,我和你说说教师的事,那天石老师过来了一趟,他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挺满意的,他希望学校能配备一些现代教学的工具,想多媒体,互联网什么的,这几天也有一些教师打算过来看看咱们学校,到时你也过来给把把关”。

    “凤山叔,学校需要的东西,给我弄个单子,至于招聘的事,你和村里人商量就行,工资不怕,咱们必须要高素质人才”。

    “凤山叔,这次我过来,我那个小酒坊想扩大一下生产,想在咱们村里招十个干活的工人,你看手底下有没有家里比较困难,又比较实在一点的人”。

    “咱们村里的情况你大体也知道,谁家也比较困难,你那待遇那么好,这个我还真没法办,要不你自己找找,反正现在村里人都听你的话”。

    杨承志苦笑一下,这情况他也了解,他也不想得罪人才过来找杨凤山,何况这次招工后他还打算给更人更高的福利呢。

    “凤山叔,要不这样吧,咱们先从家里孩子多了,父母也上了岁数,优先招这些人,我看村里人也不会说三道四了吧”。杨承志想了半天说道。

    “成,这个办法好,一会我就广播一下,先让他们过来报名,到时按家庭情况找十个比较困难的,承志那工资待遇怎么说”。

    “每人先按五千算吧,你先把名单留下,下次有什么需要人的,咱们就不用费事了,直接按名单找人就行了”。

    杨凤山和杨承志商量完,立即用大队通知村民的喇叭,把杨承志小酒坊要扩大生产,从村里招十个帮忙的人,还把条件说了一下。

    不一会的工夫,杨凤山办公的地方就围满了村民,他们都是过来登记想去杨承志那里帮忙的。

    一个月五千,一年就是六万,村里种地二三年的收入,谁不想去,可问题还有条件,那些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也都抱着试试看的心里过来报名,希望能让录取上。

    杨承志见屋子都是参加报名的人,就偷偷的溜出大队,回到家里。

    回到家的时候,杨承志看到门前停着一辆轿车和一辆货车,看车牌是燕京的车牌,心道这来的真快,昨天下午打的电话,这还不到九点就过来了。

    进了楼房,客厅中三舅左光忠和小姑周文英正陪着几位老人喝茶聊天。

    杨承志上去和三舅、小姑打了个招呼。

    左光忠、周文英见杨承志回来,也和他打了个招呼。周文英问道“承志,听爸妈说你进山十多天,除了弄回打量的野味外,还弄回四对价值过亿的黄玉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