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中生变当然会有。”李恪皱紧了眉头,小声说,“我是说,我似乎有些飘。”

    “飘?”癃展偷偷瞟了眼李恪双脚,疑惑问道,“公子脚踏实地,何时飘了?”

    “我是说,志得意满,骄纵忘形?”

    癃展这才明白李恪的意思,:“非也非也。公子既非骄纵,也非意满,只是身份变了,看人待物自然便不同了。”

    “我哪有什么变化?”

    “如今怕也只有公子茫然不自知了。”癃展应和一句,转而仰首,轻声哼起一首歌谣,“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很陌生的歌调,既不是诗,又不是辞,李恪想了半天,好容易才想起严氏有次谈论孔子生平之时,曾念到过这首歌。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

    当日孔子去楚国当官,楚狂陆通从他的车驾旁经过,就唱起了这首歌。

    《论语.微子》记录过这个事情,是孔子的门人想要表达孔夫子高洁待人的品行。

    他虽与陆通政见不和,却依旧想与陆通深谈,结果陆通不谈,无礼而走。这一趟虽没有谈成,但孔夫子也没有表现出气愤的意思,显得大度。

    后来《庄子.人世间》也记录了这个事件,而且更为详尽,只是其中意味却不甚明了。

    严氏说陆通感慨楚国政治晦暗,且为孔夫子适楚后将要经历的挫折心生伤感,这才作歌规劝。孔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便是庄子也为他心折。

    只是李恪却觉得,以庄子那种穷死不当官的倔驴性子,他或许是在借这件事讽刺孔夫子官迷,明明知道在楚国吃不到好果子,还要削尖脑袋往里钻……

    可是癃展现在引用这句歌又是什么意思?是想说李恪品行高洁,还是想说李恪痴迷某事?

    李恪不知道,所以摆正坐姿,翘首以待。

    癃展轻声一笑,说:“天下有道焉,圣人成其事,则登将相之位;天下无道焉,圣人自求存,则成王侯之尊。公子,庄子以此歌作引,道尽了天下兴亡啊。”

    李恪失声惊道:“这首歌还可以作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