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闻聊着天,忽然想起一件事,对赵浮生奇怪的问。

    “什么主意?”赵浮生眉头皱了皱。

    “就捐资助学那个。”姜闻对赵浮生问:“说真的,要不是她说这是你的想法,我都觉得她可能是疯了,哪有做慈善还有规定额度的。”

    在姜闻的世界观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是做好事捐资助学,捐五千块钱和捐一万块钱,其实是一样的。

    总不能因为嫌弃别人捐的少,就不允许别人做善事了吧?

    听到姜闻的话,赵浮生耸耸肩:“话不能这么说,我们也有规定了啊,如果资金方面力有不逮,可以选择资助一个或者几个慰安妇老人。至于帮助贫困学生的事情,就不必了,贫困学生有希望工程,有当地政府,我们捐赠的希望小学,学杂费都是全免的。”

    姜闻一愣神,他听的出来,赵浮生的言语当中,似乎有着不小的怨气。

    赵浮生当然有怨气,积德行善他从来都不介意,但也要分什么人什么情况。

    那些可怜的慰安妇老人,值得帮助,那些在地震中无辜死去的孩子,值得帮助,那些没有书读的山区学生,值得帮助。

    但是,拿着好心人捐赠的钱读完书,却根本不懂得回报社会的人,凭什么要求别人付出?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丛飞的歌手,帮助了无数人,结果自己却因为身患重病而无钱医治,可这个时候,居然还有被他帮扶过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来,催促他的妻子,为什么不继续汇款了?更有接受过他帮助的人,因为被记者采访,主动提出,要求隐去自己的姓名。

    善良有时候真的不一定能够得到回报,所谓好人有好报,只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赵浮生对于这个道理,理解的太深刻了。

    在赵浮生看来,自己帮助应该被帮助的人,和回报无关,只是为了求一份心安,不辜负自己重生这一次而已。

    所以,哪怕是帮助别人,赵浮生也要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来进行。

    同样的道理,那些随便偶尔捐赠个三五千块钱,就舔着脸对新闻媒体说,某某明星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费心费力如何如何的明星,赵浮生也懒得理会。

    当然,如果真的想做好事,他也特意让于飞鸿准备了那些慰安妇老人的资料,每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几百块钱,如果有心做慈善的,可以单独帮助一个老人。

    这些东西姜闻之前都是不知道的,听完了赵浮生的解释之后,他许久都没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