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得不佩服公孙节这小子,在他口吐莲花的巧言令色下,一众吐蕃官员正不停的向他恭维。

    公孙节那鼻孔朝天的模样简直傲娇到了极点。

    也许感应到了杨帆的目光,亦或者公孙节一直关注着杨帆的动态。

    见到杨帆朝他看来,公孙节挑衅的呶了呶嘴,显然认为自己已经有了抗衡杨帆的能力。

    公孙节如此嚣张的动作,李道宗当然看在了眼里,可是却只能无奈的笑了笑:“为之奈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说完,李道宗微微叹了口气。

    对于这个公孙节,一路上骄傲自大的行为早就让李道宗烦不胜烦。

    可公孙节是李二陛下特意派过来的,谁敢反对?

    当然,并不是说李二陛下信任公孙节,平衡,只是帝王的权术罢了。

    李道宗本来就是被猜忌才被下的大狱,当然不敢再对李二陛下的安排有所抱怨。

    杨帆当然能够看出李道宗的为难,意有所指地道:“吐蕃刚刚平定,劫匪纵横,太嚣张很容易发生意外啊!你们觉得如何?”

    李道宗与李恪对视了一眼,满是骇然,他们都听出了杨帆的意思。

    虽然他们都不喜欢公孙节的嚣张,但好歹这家伙是李二陛下亲点的校尉,如果将之斩杀?这也太……他们不敢再深想下去!

    不过还是李恪首先回过神来。

    自从上次听了杨帆的一番话后,李恪谨言慎行了很多。

    但为了大唐帝国的利益,李恪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袖手旁观,掷地有声道:“本王认为忠义侯说得不错,此人留在吐蕃,可能会对吐蕃的布局极为不利。”

    杨帆略显诧异的看了李恪一眼,没想到这个开始明哲保身的吴王殿下会出言赞同。

    若是一般人听到杨帆的话,自然而然会认为杨帆是想报复公孙节之前的无礼顶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