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是让某位除了能够和各种走兽做朋友外最喜欢整理各种花花草草尤其是粮食作物的美女前往地球的另一边,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高产作物,反正就算是北冰洋对那位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反正据她自己的说法,她可是来自一个常年大雪不停的地方,所以不论是北冰洋还是白令海峡对于她来说都是小ca色。

    另外一个办法便是求助于某位同样喜欢侍弄花花草草的中年大叔(实际年龄位置,所以只以相貌表现为准,虽说受限于手中没有化肥,不可能让土地提供多的养料,但是联合搞一搞育种改良什么的还是可以谈一谈的,顺便还可以聊一聊气候问题。配合一些大大小小的各种水利设施,在这个植被并没有被严重破坏的年代,让上郡保持二十万人口还是可以做到的。

    上郡如果能够做到自给自足,那么下一步进入北地便会变得简单起来。而如果控制了北地,则可以与李书实所控制的河西三郡对武威和金城形成夹击之势,如果董卓真的出了个三长两短,李书实便拥有足够的战略优势,到时候对李傕和郭汜这些董卓军的余党是采取打还是和的态度就不是看对方的愿望,而是看当时李书实这边的需求了。

    当然,这一切战略构想的是需要李书实的规划可以在上郡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而如果换成是张燕,李书实并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可以做到这一点。

    当然,想要到达北地郡自然不可能只有走上郡这一条路,事实上北地郡的北部与朔方郡离着并不算太远,只不过是隔了一个乌兰布和和库不齐沙漠而已……一个沙漠而已……而已……

    李书实觉得自己现在连摔杯子掀桌的力气都已经没有了。

    “其实张燕前往上郡这件事情对于主公而言倒也并不算太坏。”

    对于黄忠的这种说法即使不需要解释李书实也有着类似的想法——毕竟他也不知道董卓到底还能活多久,所以在西凉方向上暂时完全没有必要做出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势,反而是张燕可以因为卢植的原因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可以替李书实试探一下董卓此时的想法。

    “不过云中太守这一职位主公打算怎么安排?既然张燕打算去上郡,那么按照之前的计划稍稍修改一下将子义派到云中去如何?反正以子义的本事在哪里都会有非常好的表现。”

    说起来让历史上的一对好对手、好射手、大冤家的黄忠和太史慈凑到一起而且还让他们成为了上下级,这其中自然包含了李书实那不为人知的某种恶趣味在里面。

    张燕的事情已经可以搁到一边,反正以黄巾军那些直到现在依然继续着李书实的军屯制度不知道应该称呼他们为军人还是农民或者折中一下称之为民兵的群体,对于战场局势的判断或许还不如对土地墒情和作物长势的判断为精准和可靠,李书实的并州这么多年也没少给朔州尤其是西河的老关系们提供良种,作物的推广反而并非太困难的事情。

    罗荷出品必属精品嘛。

    大不了如同之前那样在并州先小范围试种,只要数据够漂亮,那些世家豪强绝对不会客气。

    事实上在并州,李书实的良种已经逐渐成为其与世家豪强们的联系纽带。

    现在要谈的是朔州北方边境三郡的问题。

    “这个啊……这才是我觉得为难的地方,因为总觉得子义前往云中似乎有些浪费了他在治政上的那些本事。但是如果想要让朔方代替上郡的作用,以子义的经验却又似乎略有不足。”

    北方边塞三郡之中五原的事情最简单,小皇帝的权威已经所剩几而且匈奴人也被拆得七七八八的情况下,麴义终于再也法忍耐,之前就已经与卢植约定了将胡人主要势力从五原彻底扫清后卢植便举荐他为五原太守,只不过因为卢植喜欢缓步推进稳扎稳打,除非遇到良机才莽蛇出洞,力求一击致命,所以直到现在头上还是“使匈奴中郎将”的头衔。

    如今换了李书实,只不过是提前将这个卢植画好的大饼落到实处,反正麴义跟随李书实和卢植这么多年,虽然治理内政上并没有多少天赋,但是将军屯民屯搞得似模似样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