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苏小萝莉已经站到了李书实的身后,顺便还接过了李书实手中的小李涅。

    不过小李涅似乎依然只对李书实表现出足够的亲近,对其他人还是一副平平静静的脸孔,既没有表现出厌恶的情绪,却也绝对没有喜欢的感觉,仿佛用这种淡淡的平静构筑了一个冰冷的外壳,将一切除了爸爸之外的人隔绝在这个外壳之外。

    总觉得这样的小李涅长大之后会是一个了不得的君子型美人啊。

    不过,就好像苏小萝莉说得那样,或许是因为之前李书实设置的那些天雷地火将观众的神经雷了个外焦里嫩,以致于他们看戏的时候已经不自觉的开始猜想,从每一次必须关闭灯光进行场景转换时猜想这会不会意味着又一个刺激他们神经的选择开始,一直到后来哪怕舞台上的演员稍稍有些停顿他们便会惊觉,觉得这是否是一个隐藏的陷阱。明明哪怕自己都知道这样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可笑,但是每一次却又忍不住如此猜想,就好像那是身体的本能反应。

    将原本的条件反射固化成了应激反应,从这个角度来说李书实是个比苏小萝莉更加可怕的存在,而台下的那些可怜的观众们则成了李书实手中的玩偶,任由他操控他们感情的起落。

    这固然是一种成功,但是因为这种成功的存在,当台下的观众终于看到一个看上去很美的happyend的时候他们就会本能的抗拒未来的剧情发展。

    他们害怕了,经历过了太多“风雨”使得他们哪怕是小小的幸福都已经不愿意撒手。

    这或许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变种应用吧。

    不管怎么说,从观众们的反应来看,这出戏绝对算得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哪怕是被李书实坑得再怎么惨的观众也觉得这是一出主题相当立志的故事,而且舞台上的灯光和配乐也做得非常完美,虽然演员们的表演还有些生涩,但是这种独特的演出形式依然带给观众们足够多的震撼,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场视听盛宴。

    演出结束之后。终于正式进入到了晚宴之中。

    虽然因为演出的原因,原本放在餐桌上的美食不但没有消耗掉太多,而且变得有些凉了,但是这却丝毫无法打扰到宾客们的就餐的心情。

    或者应该说哪怕到了这个时候,这些宾客们依然没有多少吃东西的心情,他们现在依然还沉浸在刚才的表演之中,哪怕拿着刀叉筷箸,却迟迟停在半空之中不曾落下。

    因为此时此刻,他们的脑海之中全都是刚才表演的一幕一幕,甚至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能比较从容的将之前看到过的东西重新在脑海中放映一遍。重温和回味。

    当然了。某些坑爹的镜头显然不能出现在这样的“回放”之中。对于某些人而言,他们宁愿永远也不会记起那些镜头,而对于另外一些人,他们将会脑补成自己最为喜欢的记忆。

    渐渐地。大厅之中多了些许嘈杂的声音。许多人已经不满足于自己与自己享受那种美妙的感受。他们迫切希望能够与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找到与自己相同观点的人来证明自己口味的正确,而哪怕找到了不同观点的人。也可以利用口才让对方转换阵营。

    看着那些渐渐已经有些面红耳赤的宾客,李书实相信如果不是这里是乌孙女王的宫殿,或许这些喝了酒而且正处于亢奋之中的宾客或许还会用更多的肢体语言让对方服输。

    所以,李书实不得不让典韦临时增加了会场内男性“服务员”的数量以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