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天子亲将,胜败所系者重,诸将亦不敢以万乘尝试。陛下亦需自顾,万不能忘豫且之戒也。

    若令诸将以行,则韩信之度井陉、刘裕之入河、渭,出险而收功之策可行也;即令功堕师挠,固无系于安危之大数,李世绩,苏定方必当奋勇克敌。

    苻坚不自将以犯晋,则不大溃以启鲜卑之速叛;窦建德不自将以救雒,则不被禽而两败以俱亡;

    况六宇维系于一人,而可轻试于小夷乎?

    春秋书从王伐郑,讳其败以讥之,射肩而后,王室不可复兴,桓王自贻之也。

    故曰:天子讨而不伐。请父皇明察!”

    李承乾说完拜伏于地。

    “请陛下明察!”马周立即领着群臣伏身拜下。

    李承乾这段话是改自他前世看的王夫之的《史论》,因为王夫之是事后诸葛亮,所以这话听起来头头是道高屋建瓴。

    意思很简单,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所以他输不起,亲征高句丽必须采取保守战法。

    一些比较危险的战法,如果李世民不去李世绩和苏定方可以采取,因为他们就是战死相比于李世民影响也小,李世民反而只能稳扎稳打,影响最终的胜利。

    这话跟刚才高季辅的说法一样,但是更深刻,也更具有说服力。

    李世民见此脸色莫明,实在不知道该喜还是该怒。

    按理说李承乾深明大义李世民该欣喜,可是李承乾把这一套用在他身上,就让他心里感到十分憋火,再看李承乾的做派一副魏征附体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平复心绪,起身走到李承乾面前,弯腰把李承乾扶起。

    “众卿也都平身吧!”

    马周等人再拜起身。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伸手拍拍他的肩膀,满是感慨地道:“承乾你能明白这些道理,朕很高兴。但是,高句丽乃是大唐的心腹之患,朕也已经年过不惑,此时若不能替你灭了高句丽,朕难以安心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