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张公舍外,另传有古洞为张道陵修炼、炼丹的密室,至今无确切的说法。

    唐代诗人李白登天目山存留有诗句“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唐代名僧云居曾赋诗《张公洞》一首“古洞多佳景,奇观举不全。悠然尘世外,何处更寻仙。”

    明代文人慎蒙《游天目山记》说“少顷入真空洞,一饭僧听泉复语予曰以北有张公洞,昔张真人曾炼丹于此。”

    流居在美国等海外的张道陵传世后人,也曾多次到临洝,登天目山寻访张公遗址……

    “也就是说”宁珂暗忖道,“我发现了张公洞?!或是说我阿爸是第一个发现张公洞的?!”

    宁珂又随便的浏览了一些当地网页,有一则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8月12日钱塘tv与江浙tv联合举办‘鉴宝’栏目,即日开始网上海选。”

    他家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经济问题。他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拿出从辅汉洞天得到的那两块玉佩参加“鉴宝”栏目的报名,如果有人出价合适就卖掉。

    出了网吧,宁珂想起来,手机是可以上网的。“嗨,我在这里查个什么劲啊?赶紧回家给姆妈做饭去。”

    宁珂到家安顿好母亲已是晚上九点钟了,他用手机将天目山得到的两块玉佩拍了照,发到“鉴宝”栏目的官网报了名,心里升起了一线希望“玉佩要是能卖个十万八万的,今后上学就无忧了”。

    然后,他迫不及待的将神盒拿了出来。

    现在他与神盒有了默契,拿在手上只要心里默念“打开”,那盒子就自动打开,关之亦然,宝盒子像是认他为主了。

    尤为让宁珂惊奇的是,盒子每次打开变成的物件形状都不尽相同,有时像一只古代的游船或画舫,有时像一间古朴的亭子,还有时像一座古老的宫殿,亦或就像一只篮子

    这一次宁珂拿出那支刻有“氣”字的玉质丹瓶,他准备仔细的把玩一会儿丹丸再服用。可是丹丸一倒到手上与上次一样,忍不住就往嘴里送!

    那种吞噬的诱惑实在是无法抗拒的,犹如三天未进食忽然见到一盘热腾腾的红烧肉,他甚至觉得丹丸是自己往嘴里跑的。

    有了上次服食丹丸的经验,他服过“气”字丹后,便躺倒在床上,静静的等待丹丸的融化、以及被身体的吸纳……

    丹丸入嘴与上次相似,立即化着似液似气的暖流涌入腹中,慢慢地顺着奇经八脉充彻全身。整个身体充盈在一种磅礴的气体之中,仿佛身上的每个组织、穴位、乃至细胞都被一缕缕的气流浸润、涤荡,使他的身心放松,骨肉松弛,意念飘忽,神情慵懒,直至意识模糊……

    这些年,宁珂在新华书店蹭读的医学书籍还是蛮有用的,特别是大量的中医典籍。他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血脉、气血的运行等都非常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