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杨震的本事的确高强,这一点他深信不疑。如果没有能力,也不会在日军重兵囤积的东北搞出这么大一块天地来。但他杨震也不是神仙,总不能一分钱不要的情况之下,再搞出几个大型工厂吧。就算美国人答应给设备,但是总不能部都是白给的吧。

    而且他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这些设备,绝对不会增加东北的财政负担。在建设这几个工厂,东北只需要负担基建费用就完可以了。至于所需的工业设备,保证不再用东北财政负担一分钱的经费。难道他真的有那个本事,空手能变出一大堆工业设备来?

    当初杨震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让那位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实在很难相信他可以从哪里搞来那么多工厂的设备。毕竟杨震是人,他不是神仙。况且就是神仙,也不可能一下子变出那么多的机器设备来。但在杨震的保证之下,他也只能半信半疑的接受。

    事实证明,杨震承诺的事情还真的就做到了。不仅从美国人手中搞来了大批的工业设备,基本上抢在美国人在对东北实施封锁之前,部分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还横扫日本工业系统,将日本人的工业用设备,抢回来一半还带拐弯的。

    佳木斯的第二特钢厂第二期工程,使用的那台一万五千吨的水压机,以及三台七十吨的酸性平炉。就是日本人为了建造大和舰,花费了高昂代价专门从德国进口的。四零年的一千万美金进口这几部设备,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第二重型机器厂使用的几部三千吨级的模锻液压机,也都是从日本人各个工厂搞来的。再加上之前丰收者计划抢回来的那些工业设备,以及从美国人手中搞来的工业设备,这些工厂的兴建和扩容的时候,还真的除了基建费之外,没有花费东北财政一分钱。

    不仅没有花费一分钱,还利用从日本拆卸回来的设备,将南满工业区被他搞得元气大伤的那些企业,短时间之内基本上都恢复了生产。鞍钢和本钢,甚至产能翻了不止一番。尤其是抚顺铝厂,依靠日本的设备和日本的技术人员,直接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铝厂。

    只是这件事情杨震的确是做到了,却做得很是惊天动地,搞的中央很是被动。但他的厚脸皮和毫无顾忌,尽管被骂的很惨。也真的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节省了大笔的宝贵资金和时间。

    而在新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之中,这几年东北搞出的工厂,几乎承担了国大规模工业建设百分之七十装备的制造。节省了大笔宝贵的外汇,以及最重要的时间。除了从苏联进口了两个航空工厂,一个造船厂之外,在建设的初期所有设备的需要,基本上都是依托国内。

    不过不管当初杨震的保证能不能够兑现,但是至少在齐齐哈尔特钢厂扩建,重型机器厂建设上,还多亏了按照美国专家的方案来。在所有人质疑的眼光之中,所有的动力、管道、运输等设施,甚至厂房等基础设施都预留了相当大的余地。

    也正是基础设施已经事先留下了扩容的余地,使得李明瑞从南满打劫来的设备,进厂就可以安装,基本上用不到在搞什么基建。最多也就是管线的接口,因为口径不同,适当的做一些调整。

    如果按照苏联专家的方案来,这些设备即便运到北满,但是因为基建上的问题,真正投入生产至少还得等上两年。那些设备就只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凭风吹雨淋。随迁过来的工人安置,会更加让人头疼。

    节省了最漫长的基建时间,那么投产的速度自然也就相当的快。在一贯的东北效率之下,这些设备从进厂到安装,再到投产的速度相当的快。设备进厂的当月,就基本上完成安装。一个半月之后,所有的管线和动力系统部连接完毕。

    再加上此次丰收者计划抢运出来的工人,原本产量有限的富拉尔基这个专门制造枪炮用钢的特钢厂,在两个月之内的产量就翻了一番。在通化钢厂的设备运抵之后,甚至在短短的一年之内翻了几番。

    除了镍铬等金属还要依赖外部供应之外,依托已经陆续投产的第一钢铁厂,其生产枪炮用钢的其余所有原材料。已经部能够自己生产,并基本上满足了需要。当然炮钢的冶炼,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但是轻武器以及弹药用钢,基本上已经部解决。

    尤其是航空炸弹的需求,不仅满足了抗联对日轰炸的需要。甚至还满足了后来美军参与进来之后,对日轰炸的百分之八十的需要。关内各大战略区的钢铁需求,也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满足。正在兴建的集通铁路,所有的钢轨也可以部立足国内,不在依赖不是很靠谱的美援。

    同时军工产业也在这批工人外加三千多部机器设备抵达之后,也在短期之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李明瑞从奉天打劫来的那批枪炮用钢的基础上,在短时间之内满足了抗联扩编之后轻武器装备上的缺口。

    重武器的仿制和生产,也大幅度的加快了速度。这批工人抵达之后,当年底就制造出来苏制zls加农炮二百门,一二二榴弹炮七十多门,保证了部队的扩编需要。以及为关内部队炮兵扩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