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节日氛围的应用界面中,除了历史迷和文物迷的疯狂转发,还有一排排为工作人员祈福的评论。张夭一一划过,最后视线停在一条自称知情人的动态上:“我叔叔的儿子的小姑的亲外甥女是考古队工作人员,据说赤狐玉出现的当天,她在休息时就频繁被鬼压床,当时她给家里打电话,明明拨的家里的号码,却连到了另一个奇怪的地方,话筒里全是滋啦滋啦的响声,里面还夹杂着鬼哭。”

    为了增加说服力,还放了一张仿佛是用座机拍的现场高糊工作照。

    后面还跟着另一条吸引眼球的评论:“听说考古队本来想暂停作业的,是因为领头的骆教授一直坚持发掘,才有了后面的事故。”

    网友纷纷劝慰:“老教授也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事啊,机器都检测不出问题。”

    “不管怎样,一线工作人员辛苦了。”

    张夭抿着唇,若有所思。过了几分钟,她在一个微信聊天框中打字:“老师,我刚才在直播里看见您了。”

    那个备注为“骆海桑”的地方显示“对方正在输入”,很快,张夭便看到了回复:“小张,你看到了?”

    “出了这个事,我本来是没有脸再找你的。”

    张夭叹气,手指敲击键盘:“您不必如此自责。”

    几秒后,她补充道:“老师,我现在在北京。”

    对方回复:“小张,你是个好孩子。事到如今,若你还愿意见我,明天可以到学校这边来,我请你在四海食庄一叙。”

    张夭几乎没有犹豫,敲下“好的”二字。

    干燥的北风中,她明明裹着围巾,却如芒在背般感到后颈一刺。张夭警惕地回头,背后不远处就是天桥,那上面行人匆匆,并没有任何值得驻足关注的事物。那么刚才仿佛有人盯着她看的不适感,难道是她的错觉?

    未等她仔细回味,一帮从天桥上下来的年轻人就簇拥着撞过来,张夭下意识伸手去挡,霎时间手腕上一阵疼痛,她的镯子直接被人群搡掉了。

    “你看着点,撞到人家女孩子了!”

    “不好意思啊,我刚才没看路,这镯子是你的吧?”走在最前头的“肇事者”是个男生,从地上捡起那个外形古朴、长满红锈的镯子,却被那镯子的冰冷狠狠扎了一下,“嘶,你这镯子……”

    就好像从雪下面挖出来的一样。不仅镯子冰冷,而且连一点人体的温度也没沾。

    张夭沉默地接过镯子,扭头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