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我们可算是在宇宙之心站稳脚跟了!”
情报内容的文字不长,但确实出乎意料。但又事实上合乎旧教国家的选择。
由摩罗旧教教会牵头,旧教国家将与起义军进行谈判,以求达成全面和解,腾出手来面对新教国家的战争。
就在三天前,以赛尔比帝国边境事件为引子,旧教国家与新教国家全面宣战。
这对各国的起义军来说,是最好的事情。按照情况来说,起义军与新教可以算天然的同盟国。
除了博尼尼帝国以外,其他国家都与新教国家有着天然结盟的条件,特别是在兰斯战争期间,方元暗地里支持了流亡的兰斯帝国和起义军,而兰斯流亡帝国可是新教国家的一员。
但是,新教国家在对旧教国家宣战后,除了约束德本贡对维拉共和国的进攻外,并没有任何实质的外交行动。
反而是旧教国家,在两线作战的不利情况下,率先做出了战略改变。
这其实与摩罗旧教教会的认知有极大的关系。
在摩罗旧教看来,起义军是一群无信者,这当然是为他们所痛恨的。但新教却是他们最为忌惮的大敌。
无信者没有教会,不会跟他们争夺信徒,但新教可是天生的异端,他们可是会完全摧毁摩罗旧教的统治根基。
所以,将起义军放到一边,专心的对付新教国家的侵略,就成为了摩罗旧教教会的主要策略。
而从摩罗旧教的另一个主体,各个旧教国家来说,他们能同意教会的安排,也是同样有自己考虑的。
从性质来说,不管是起义军还是新教国家,其发动的战争都是要推翻自己的统治,夺取国家政权。所以这两方,都是自己的大敌。
但从仇恨程度和迫切来说,无疑新教国家更为重要。
首先是十万年宗教战争期间,新教国家的叛变导致国家遭受的惨重损失,各双方相互敌对后接下的深厚仇恨,这些都不是起义军可以比拟的。
其次,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毕竟还在旧教国家可以抵御的范围之内,即便放手一阵,也还有办法可想。但新教国家的侵略,可是你死我活,没有转圜余地的。
因此,孰轻孰重,旧教国家的高层还是看的比较清晰。
情报内容的文字不长,但确实出乎意料。但又事实上合乎旧教国家的选择。
由摩罗旧教教会牵头,旧教国家将与起义军进行谈判,以求达成全面和解,腾出手来面对新教国家的战争。
就在三天前,以赛尔比帝国边境事件为引子,旧教国家与新教国家全面宣战。
这对各国的起义军来说,是最好的事情。按照情况来说,起义军与新教可以算天然的同盟国。
除了博尼尼帝国以外,其他国家都与新教国家有着天然结盟的条件,特别是在兰斯战争期间,方元暗地里支持了流亡的兰斯帝国和起义军,而兰斯流亡帝国可是新教国家的一员。
但是,新教国家在对旧教国家宣战后,除了约束德本贡对维拉共和国的进攻外,并没有任何实质的外交行动。
反而是旧教国家,在两线作战的不利情况下,率先做出了战略改变。
这其实与摩罗旧教教会的认知有极大的关系。
在摩罗旧教看来,起义军是一群无信者,这当然是为他们所痛恨的。但新教却是他们最为忌惮的大敌。
无信者没有教会,不会跟他们争夺信徒,但新教可是天生的异端,他们可是会完全摧毁摩罗旧教的统治根基。
所以,将起义军放到一边,专心的对付新教国家的侵略,就成为了摩罗旧教教会的主要策略。
而从摩罗旧教的另一个主体,各个旧教国家来说,他们能同意教会的安排,也是同样有自己考虑的。
从性质来说,不管是起义军还是新教国家,其发动的战争都是要推翻自己的统治,夺取国家政权。所以这两方,都是自己的大敌。
但从仇恨程度和迫切来说,无疑新教国家更为重要。
首先是十万年宗教战争期间,新教国家的叛变导致国家遭受的惨重损失,各双方相互敌对后接下的深厚仇恨,这些都不是起义军可以比拟的。
其次,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毕竟还在旧教国家可以抵御的范围之内,即便放手一阵,也还有办法可想。但新教国家的侵略,可是你死我活,没有转圜余地的。
因此,孰轻孰重,旧教国家的高层还是看的比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