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科研中心生物实验室。

    被最先进技术实施了基因编辑的韩猛,正在研究大鼠的智商。

    这些没被编辑过的大鼠,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智商差异。

    经韩猛等实验员的连续观察,他们将这批用于智商实验的大鼠分为三组:聪明组、普通组、笨蛋组。

    同一个t迷宫实验,聪明组大鼠尝试少数几次之后,便能走出迷宫。

    普通组大鼠则需要尝试更多的次数,尝试次数是聪明组大鼠的三到五倍。

    傻瓜组大鼠永远走不出t迷宫,它们太笨了,它们的有效记忆力、学习能力处在极低的程度。

    t迷宫实验虽然简单,却很经典,这个简单而经典的实验证明了许多学术观点,催生了不少学术理论。

    动物行为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鼠的智商主要体现在记忆力与学习能力上。

    被证实影响大鼠智商的因素有:海马相对于大鼠整个脑量的大小,大鼠大脑的颅侧皮质、前额皮质,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有趣的是,在自然选择的情况下,聪明组的雌鼠永远与聪明组的雄鼠交配,它们的子代继承了亲代的高智商,在t迷宫实验里同样有着优异的表现。

    动物行为学家以及其他分支的生物学家们相信,一定存在某种尚未被破解的生物密码控制着大鼠的智商,使得聪明大鼠与笨蛋大鼠在行为上有着显著差异。

    shank3基因正是其中的一种密码,确切的说,是其中一种密码的载体。

    中心的五位生物实验员研究大鼠智商实验有一段日子了,优胜劣汰、物竞天择,聪明的鼠与聪明的鼠交配,它们繁衍聪明的后代。

    如果把这些鼠投放到野外,聪明鼠的存活率肯定高于笨蛋鼠。

    实验证明,除了突变,达尔文理论的其他部分目前来说绝对正确。

    因为环境的影响,笨蛋鼠是否有可能突变为聪明鼠,并将突变后的优质基因遗传给子代?

    存在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