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像陈武那样不擅言辞,走到帐门前,他突然站住,头也不回的的说道:“诸位,江东能有今日景象,都是靠了主公的勇武和锐气啊。若是失却了这份锐气,将来只怕是欲偏安而不得啊。”说完,也不等着看其他人的反应,快步走了出去。

    张昭等人依然面无表情,孙权看起来很不安,视线一直在帐门和张昭的老脸上游移不定,嘴唇也是翕动着,但终究没能将脚步迈出,也没说出挽留的话来。

    孙策离开后,众人的注意力本来就都放在孙权身上,等了好半天,知道他做出了最终的选择,一时间或是叹息,或是庆幸,亦或失望、懊丧,不一而足。

    “公覆,二将军就拜托你了!”韩当整整衣甲,一巴掌拍上了黄盖的肩膀。

    “义公你……唉!”黄盖神情极为激动。

    做为跟随孙坚多年的老臣子,他当然不愿意看到孙策兄弟分裂,可他也明白,即便没有孙权的表态,张昭等人也不会将赌注押在孙策的背水一战上面,还是会找个其他的由头,做为不战而退的理由。

    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孙权才是表现得不地道的那一个。

    作为长兄,孙策对几个弟弟都是爱护备至,特别是年纪较长的孙权。孙策完全没留任何后手,各种放权,一心盼着他成器,一丝一毫的猜忌都没有,根本不似诸侯之家的作风。

    孙权领军作战,向孙策讨要护卫,后者直接将周泰、蒋钦两员猛将调拨在他麾下。周泰是员力大无穷的悍将,当日和青州斗将,在个人武艺上,除了孙策,只有周泰不落下风。蒋钦的箭术高超,有这样两个人在身边,安全性肯定会增加很多。

    在大战将临,用人之际做出这种举动,孙策对弟弟的爱护之心,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黄盖、韩当作为家臣,对主家的家事也没置喙的余地,只能和韩当各保一方,尽力效忠,只求不愧对孙坚的知遇之恩了。

    最后,他也只能拍拍老搭档的肩膀,道一声:“珍重!”

    周泰很坚定的站在孙权身后,倒是蒋钦表现的有些进退维谷,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最终,校尉级别以上的军将只有那三人追随孙策而去,倒是中级将官有八成以上都跟了出去。

    文臣则是尽数留在了帐中。

    武将多是性情中人,文臣则都是世家出身的名士,他们为家族考虑得更多,没办法像武将们那样拔剑生死,行事全凭意气。

    “二将军,咱们走罢。”张昭叹了口气,走到孙权身前,轻声提醒道。

    ……

    龙山之战对敌手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王羽并不知道,也没空关注这样的问题,此刻他最关心的,是徐庶出使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