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说到:“你也别灰心,我们这些个战友,又不是没头脑的人,也有一些资金,只要大家心投入,总归是有项目的。今天,我们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也这么觉得,他们就是缺乏机遇,这几年的日子被家庭琐事所牵绊,没有下定决心闯出来。但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只要努力,肯定有机会。
孙班长说到:“要说项目,我还真不知道什么项目能够赚钱。主要是原来自己缺钱,没有投资的机会,所以也没关心投资项目这方面的事情。”
“你净考虑你老婆一家你自己一家的事情去了,整天跟个好不得了的救世主一样,安排这个安排那个,你好大个家,结果,自己的事没解决,咋样?现在知道着急了?”李班长调侃他,他也没什么反驳,继续说到:“我在想,不管什么项目,得适合我们几个人的特点是不是?首先,我们的生活基础和所有资源都在县里,是不是在本县考虑一个项目。其次,我们县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是不是考虑一个劳动密集型的项目。第三,我们的资金都不是很多,我的钱就更少了,是不是考虑投入比较少的,虽然收入不高,但也有收入的东西。我觉得,以我们初创阶段来说,控制风险是最重要的,如果投入大了,最后生意万一亏了,影响我们的家庭生活就不好了,对不对?”
“你既要收入少,又要安排人多,还要能够在本乡本土赚钱,还没想好项目,就来这多前置条件,那还搞什么?”李班长的话有点刺,他后面还说了段更刺激的:“老孙,不是我说你,你照顾这么多七大姑八大姨的,你真以为你是县长?自己的事没搞定,还梦想维持大家庭,做梦!”
我明白,从农村刚走出来的人,都有回老家工作,为家人造福的观念。在孙班长的眼中,维持一个大家庭是他最大的事业,但在今天这个时代,这是远超他能力之外的愿望了。况且,即使他有这个能力,他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小苏的经历给我很大的教育:今天的中国是大家庭拆分为小家庭的时代,想维护一个古代那样的大家庭,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每个家庭成员的目的、愿望、动机和能力不同,而国流通的大市场,必将打破大家庭封闭的格局,所有人都必须适应这个现状。
从理论上来说,在现代中国,维护大家庭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维护的成本远远大于得到的收益,在商业社会,违反商业规律的东西,是注定要失败的。
从上层建筑来说,古代封建大家庭的形成,与政治制度有关。古代是郡县制,中央权力到县,县以下就是村民自治,县官在法律纠纷中保持民不告官不纠的原则。那么,乡村自治是以家庭和宗族势力为单位的,家庭越大、宗族越强,就越有优势地位。但在今天,中央的组织和权力直达村、组,法律所管达到每一个具体的人,靠家庭宗族的力量根本解决不了政治和法律问题,所以,大家庭的建设在上层建筑来说毫无必要。从经济基础来说,农业生产要求协作互助,所以亲友和乡邻都是农忙时期最主要的依靠力量,但今天农业失去了挣钱的功能,所以依附在农业生产上的互助协作价值,就大打折扣。商业如此发达,人与人互助的价值变低了。人与人最重要的关系是契约和法律关系,而家族亲友或老乡关系,仅剩下感情纽带,失去大部分的经济意义了。新时代,是农业文明的掘墓人。
没必要,是说其支出大于收益。小苏就是证明,花这多钱维护亲友关系,他得到了什么?他得到了更多的麻烦和不平的怨气,没有意思。没必要,是说其创造的价值变低。王班长一个人外出闯荡,他有什么亲友帮助?没有。不照样成功?他夫人在老家,倒是有亲友资源,但如此精明努力之人,收益大吗?要是收益大,她不会一个人抛家弃子,一个人跑到义乌来打拼。
连如此成功能干之人都抛弃了熟人社会的想法,孙班长还在做那大家庭的美梦,真是落后啊。
大家都盯着向班长,因为他还没开口。他与班长确认了眼神,鬼知道他俩的眼神中包含了什么内容,反正,向班长终于开口了:“要说困难,也许我算得上是困难。老婆跑了,孩子读书,你们有的困难我都有,你们没有的我也有。但我不灰心,也没资格灰心。现实逼人,不想心事不行了。我这次来找老陈,也就有这方面的意思。”
“那你不早说,还要提前准备回家,什么意思?看不起我的人品?”班长责怪到。
“不是,看你很忙,不愿意打扰你。说实话,来了才知道,你是跟别人打工的,自己事业也正处于上升期、家庭也正处于忙碌期。我想,作为真正的好朋友,是不应该给你在这时候找麻烦的,自己的事情得自己解决。国际歌说的: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自己。我现在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那就时剩下一个字,干。”
他的解释让我想起另一句名言: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而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王班长有产,但把自己放在无产的位置,他得到了世界。孙班长无产,但总是想过有产者的生活方式,什么都不会得到。
“你们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没回答老陈的问题。要说项目,我一年前都在思考了,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也不妨说说。”
大伙一听有项目,眼神都被吸引过来,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向他靠拢。
“老陈刚才的问题,其实是我一直思考的。我会什么,想干什么,市场需要什么。目前,我的思考是这样的。我不仅会开车,也会修车,这是我会的。原来在部队自己学过不秒修车技术,后来回地方,也在经常琢磨这方面的东西,可以这样说,几本上本县修车最厉害的地方和师傅我都接触过,我觉得自己水平不比他们差到哪里去。为了我个人出发,我想留职停薪,开一个修车行。”
他这话是大实话,我估计,按他的思路,开个修车行赚钱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一事不明,我问到:“啥叫留职停薪?”
我也这么觉得,他们就是缺乏机遇,这几年的日子被家庭琐事所牵绊,没有下定决心闯出来。但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只要努力,肯定有机会。
孙班长说到:“要说项目,我还真不知道什么项目能够赚钱。主要是原来自己缺钱,没有投资的机会,所以也没关心投资项目这方面的事情。”
“你净考虑你老婆一家你自己一家的事情去了,整天跟个好不得了的救世主一样,安排这个安排那个,你好大个家,结果,自己的事没解决,咋样?现在知道着急了?”李班长调侃他,他也没什么反驳,继续说到:“我在想,不管什么项目,得适合我们几个人的特点是不是?首先,我们的生活基础和所有资源都在县里,是不是在本县考虑一个项目。其次,我们县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是不是考虑一个劳动密集型的项目。第三,我们的资金都不是很多,我的钱就更少了,是不是考虑投入比较少的,虽然收入不高,但也有收入的东西。我觉得,以我们初创阶段来说,控制风险是最重要的,如果投入大了,最后生意万一亏了,影响我们的家庭生活就不好了,对不对?”
“你既要收入少,又要安排人多,还要能够在本乡本土赚钱,还没想好项目,就来这多前置条件,那还搞什么?”李班长的话有点刺,他后面还说了段更刺激的:“老孙,不是我说你,你照顾这么多七大姑八大姨的,你真以为你是县长?自己的事没搞定,还梦想维持大家庭,做梦!”
我明白,从农村刚走出来的人,都有回老家工作,为家人造福的观念。在孙班长的眼中,维持一个大家庭是他最大的事业,但在今天这个时代,这是远超他能力之外的愿望了。况且,即使他有这个能力,他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小苏的经历给我很大的教育:今天的中国是大家庭拆分为小家庭的时代,想维护一个古代那样的大家庭,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每个家庭成员的目的、愿望、动机和能力不同,而国流通的大市场,必将打破大家庭封闭的格局,所有人都必须适应这个现状。
从理论上来说,在现代中国,维护大家庭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维护的成本远远大于得到的收益,在商业社会,违反商业规律的东西,是注定要失败的。
从上层建筑来说,古代封建大家庭的形成,与政治制度有关。古代是郡县制,中央权力到县,县以下就是村民自治,县官在法律纠纷中保持民不告官不纠的原则。那么,乡村自治是以家庭和宗族势力为单位的,家庭越大、宗族越强,就越有优势地位。但在今天,中央的组织和权力直达村、组,法律所管达到每一个具体的人,靠家庭宗族的力量根本解决不了政治和法律问题,所以,大家庭的建设在上层建筑来说毫无必要。从经济基础来说,农业生产要求协作互助,所以亲友和乡邻都是农忙时期最主要的依靠力量,但今天农业失去了挣钱的功能,所以依附在农业生产上的互助协作价值,就大打折扣。商业如此发达,人与人互助的价值变低了。人与人最重要的关系是契约和法律关系,而家族亲友或老乡关系,仅剩下感情纽带,失去大部分的经济意义了。新时代,是农业文明的掘墓人。
没必要,是说其支出大于收益。小苏就是证明,花这多钱维护亲友关系,他得到了什么?他得到了更多的麻烦和不平的怨气,没有意思。没必要,是说其创造的价值变低。王班长一个人外出闯荡,他有什么亲友帮助?没有。不照样成功?他夫人在老家,倒是有亲友资源,但如此精明努力之人,收益大吗?要是收益大,她不会一个人抛家弃子,一个人跑到义乌来打拼。
连如此成功能干之人都抛弃了熟人社会的想法,孙班长还在做那大家庭的美梦,真是落后啊。
大家都盯着向班长,因为他还没开口。他与班长确认了眼神,鬼知道他俩的眼神中包含了什么内容,反正,向班长终于开口了:“要说困难,也许我算得上是困难。老婆跑了,孩子读书,你们有的困难我都有,你们没有的我也有。但我不灰心,也没资格灰心。现实逼人,不想心事不行了。我这次来找老陈,也就有这方面的意思。”
“那你不早说,还要提前准备回家,什么意思?看不起我的人品?”班长责怪到。
“不是,看你很忙,不愿意打扰你。说实话,来了才知道,你是跟别人打工的,自己事业也正处于上升期、家庭也正处于忙碌期。我想,作为真正的好朋友,是不应该给你在这时候找麻烦的,自己的事情得自己解决。国际歌说的: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自己。我现在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那就时剩下一个字,干。”
他的解释让我想起另一句名言: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而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王班长有产,但把自己放在无产的位置,他得到了世界。孙班长无产,但总是想过有产者的生活方式,什么都不会得到。
“你们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没回答老陈的问题。要说项目,我一年前都在思考了,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也不妨说说。”
大伙一听有项目,眼神都被吸引过来,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向他靠拢。
“老陈刚才的问题,其实是我一直思考的。我会什么,想干什么,市场需要什么。目前,我的思考是这样的。我不仅会开车,也会修车,这是我会的。原来在部队自己学过不秒修车技术,后来回地方,也在经常琢磨这方面的东西,可以这样说,几本上本县修车最厉害的地方和师傅我都接触过,我觉得自己水平不比他们差到哪里去。为了我个人出发,我想留职停薪,开一个修车行。”
他这话是大实话,我估计,按他的思路,开个修车行赚钱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一事不明,我问到:“啥叫留职停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