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师兄,我总觉得,这种强调融入的法门,总是有一种不讲道理的味道,你觉得呢?”

    我有潜台词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我有个感觉,前面所说的,包括那本子上记载的,只叫你想什么、念什么、祈祷什么等,不说为什么,只让怎么办,不像是我以前学习的路子,即使教学方法粗暴,也不该如此蛮横吧。

    “庄师兄,你的意思是,这种法门介绍,没给你说道理,有点像迷信一样,是吧?”

    他真是一语中的,看穿了我的心思。我根本接不上话,不能否认,也不好肯定。

    “那我问你,你觉得净土宗里面,成就的大师多不多?”

    我点点头,历史记载摆在那里,在近代,印光大师门下修净土的,成就者如此之多,为一时之盛。他著名的语录“一心念佛”,已经成为内地各大寺庙最重要的标语了。

    就是以参禅悟道闻名的禅宗,近代虚老和尚,门下也有单纯修净土念佛法门而即身成就的人,就是那个在崇圣寺种菜的和尚。正因为如此,现代佛门中,大家最提倡的方法,也要求禅净双修。

    “那净土宗,要求你只念一句佛号,就可以成就,是什么道理呢?”

    秋师兄这一问,我觉得问题很大,想了想,试着回答到:“也许是能够制心一处吧?”

    “那我问你,如果是制心一处的效果,拿什么来制心,所制之心到何处去,万法即使归一了,一又归何处?”

    这一段反问,显示出秋师兄渊博的佛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前面是说的主体客体与目标。后面所谓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个问题既是个实践问题,也是个哲学问题。

    从哲学上看,佛教的最终彼岸是空,也就是零的意思,连一都要去除掉。所以,单纯万法归一是悟不了道的。从实践上看,制心一处后,用什么方法能够舍掉这个一,也是很难实现的。

    他看我不作声,就对我说到:“万法归一的方法是融入,融入到哪里?到佛那里,到上师那里,佛与上师已经是空了,所以这种融入的一,最终得到空。”

    我不太理解,听他继续说到:“也许你觉得前面本子上所讲上师瑜珈、大圆满的修法,有一种迷信的味道。但我要说,净土宗更为迷信,因为它只需要一个佛号,连其它仪式都不需要。我跟你讲个故事吧,当然也有大量的你所喜欢听的所谓道理,这也是我原来在内地学习净土宗时,一个成就者当面给我讲的。”

    那们成就者所说的中心思想,修净土时,就得把整个身心每时每刻都融入到净土。

    那位成就者在即将离开当时的寺庙时,讲了最后一课,当时秋师兄就在场。

    他首先强调:现实中太多的人把净土宗的念佛法门看得太简单了,以为念一句佛号就可以了,这是错误的,真正的念佛法门,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若修此门用功得当,一年半载就会有感应境界。若是修了没感应,那就要从自身找原因,是方法不对?还是用功不够精进?相信只要是方法得当、用功精进,心虔诚、愿力到(即信愿行三资粮具足),绝对没有修了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得不到感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