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模样不过才十五、六岁,唇边刚刚有一层较为明显的绒毛,但还并未成为胡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充满了活力的年轻人,不过却也因此比较容易让人觉得他稚嫩、不够稳重。
年岁尚浅的他,自婴儿时期被人抱入百家院后就一直生活在百家院里,从未离开过百家院,所以世界上很多的事情,对于他来说,不过是黑与白二色而已。单纯质朴的他很难理解一些事情,因为他不明白什么叫人心险恶,也不懂得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样简单与美好。
所以,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百家院和诸子学宫同样都是儒家名门,却会闹得几乎等同于决裂。
“我们百家院与诸子学宫都是出自第二纪元的社稷学宫,讲究以天下社稷为先,所以我们的理念是匡扶社稷江山。但第三纪元早已没有了所谓的‘江山’可言,我们自然也就不再需要匡扶社稷,所以我们变成了匡扶玄界。”
这是这名儒家弟子第一次听到关于宗门理念的说法,他的脸色变得认真严肃。
“当年学宫再出世时,时值人族与妖族之间大战正处于最激烈的时刻,那会若非有三大家挡在最前面,人族哪有今日。”年轻的修士轻轻叹了口气,语气有几分萧瑟意味,“当学宫再出世时,凭借我们所独有的浩然正气,的确成为了人族崛起的又一大胜机,甚至逼迫得妖族不得不龟缩战线。……此间种种,学宫自有记载,你也学过,我就不再多言。”
“我想说的是,因为那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人族与妖族之间自是彼此仇视。但事实上,当年若无灵山神僧出手降服了那头通臂猿的话,我们人族与妖族之间的战争可不会那么容易就结束。而也恰好是这一点,让我们人族见识到了与妖族和睦相处的可能性。”
“可学宫的守旧派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始终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对于妖族,他们的想法是要么奴役,要么灭绝,这一点才是我们百家院真正从诸子学宫里脱离出来的原因,因为我们双方的理念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最近这几百年,我们人族与妖族的关系又一次变得紧张起来,所以学宫的主张学说又一次甚嚣尘上,你们这些年轻一代的弟子就是受此影响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先生一直都在强调,我们要眼见为实,切不可道听途说。”
听到年轻修士的话,这名年纪尚浅的少年儒家弟子也不由得低下了头:“可是,先生……这一次的南州之乱不就是妖族惹出来的祸事吗?这难道不是证明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越说到后面,这名修士的声音也就越小。
“恩,你已经懂得自思,这是好事。”年轻修士一直不苟言笑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你可以带着这种怀疑,也可以保持着这种想法。但是你万不可让这种想法和怀疑,成为你今后判断事物的衡量标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你不能只看表面,你应该更多的是去了解其背后的意义。”
“就好像人有好人,也坏人?”
“通俗点说,可以这么理解。”年轻修士点点头,“但并不是绝对。我们可以多读书,但我们不能读死书,也不能死读书。就拿王元姬的行事来说,她的确是暴戾狠辣,几近于魔,可她有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吗?”
“她袭杀了前来驰援南州的上千名修士。”
“那我们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上,你可知道她为什么会动手?”
“弟子……不知。”
“书剑门出手伤了她的师妹,以及她师弟的一名追随者。”
“书剑门为何要如此?”这名少年修士一脸难以置信。
年岁尚浅的他,自婴儿时期被人抱入百家院后就一直生活在百家院里,从未离开过百家院,所以世界上很多的事情,对于他来说,不过是黑与白二色而已。单纯质朴的他很难理解一些事情,因为他不明白什么叫人心险恶,也不懂得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样简单与美好。
所以,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百家院和诸子学宫同样都是儒家名门,却会闹得几乎等同于决裂。
“我们百家院与诸子学宫都是出自第二纪元的社稷学宫,讲究以天下社稷为先,所以我们的理念是匡扶社稷江山。但第三纪元早已没有了所谓的‘江山’可言,我们自然也就不再需要匡扶社稷,所以我们变成了匡扶玄界。”
这是这名儒家弟子第一次听到关于宗门理念的说法,他的脸色变得认真严肃。
“当年学宫再出世时,时值人族与妖族之间大战正处于最激烈的时刻,那会若非有三大家挡在最前面,人族哪有今日。”年轻的修士轻轻叹了口气,语气有几分萧瑟意味,“当学宫再出世时,凭借我们所独有的浩然正气,的确成为了人族崛起的又一大胜机,甚至逼迫得妖族不得不龟缩战线。……此间种种,学宫自有记载,你也学过,我就不再多言。”
“我想说的是,因为那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人族与妖族之间自是彼此仇视。但事实上,当年若无灵山神僧出手降服了那头通臂猿的话,我们人族与妖族之间的战争可不会那么容易就结束。而也恰好是这一点,让我们人族见识到了与妖族和睦相处的可能性。”
“可学宫的守旧派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始终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对于妖族,他们的想法是要么奴役,要么灭绝,这一点才是我们百家院真正从诸子学宫里脱离出来的原因,因为我们双方的理念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最近这几百年,我们人族与妖族的关系又一次变得紧张起来,所以学宫的主张学说又一次甚嚣尘上,你们这些年轻一代的弟子就是受此影响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先生一直都在强调,我们要眼见为实,切不可道听途说。”
听到年轻修士的话,这名年纪尚浅的少年儒家弟子也不由得低下了头:“可是,先生……这一次的南州之乱不就是妖族惹出来的祸事吗?这难道不是证明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越说到后面,这名修士的声音也就越小。
“恩,你已经懂得自思,这是好事。”年轻修士一直不苟言笑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你可以带着这种怀疑,也可以保持着这种想法。但是你万不可让这种想法和怀疑,成为你今后判断事物的衡量标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你不能只看表面,你应该更多的是去了解其背后的意义。”
“就好像人有好人,也坏人?”
“通俗点说,可以这么理解。”年轻修士点点头,“但并不是绝对。我们可以多读书,但我们不能读死书,也不能死读书。就拿王元姬的行事来说,她的确是暴戾狠辣,几近于魔,可她有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吗?”
“她袭杀了前来驰援南州的上千名修士。”
“那我们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上,你可知道她为什么会动手?”
“弟子……不知。”
“书剑门出手伤了她的师妹,以及她师弟的一名追随者。”
“书剑门为何要如此?”这名少年修士一脸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