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招了三个金陵最有名的戏台班子,唱大戏招待来宾。

    珍馐佳肴如流水般送上,多少人在外一世也见不到一回的奇珍,在这里竟也成了寻常。

    不至江南,不知天下之富。

    不至甄府,不知江南之富。

    白玉为泥,珍珠如土,全成了等闲……

    一波波江南名士,用世间最华丽的辞藻,祝福甄府太夫人福寿无双,富贵万年。

    一家家世家俊彦子弟,匍匐在地,为李氏磕头祝寿。

    十位秦淮大家,只能在帷帐后露台上为太夫人抚琴。

    多少江南官员,赔着笑脸,为太夫人贺喜。

    除了天家外,世间富贵能如此者,绝无仅有。

    然而富贵至斯,李氏看起来,却并不算高兴,面上竟有抑郁之气,闷闷不乐。

    见此,有金陵名士李松年,因善书《法华经》,往日里颇得甄府太夫人欣赏,常为座上客。

    他奇道:“今日天下俊杰名士皆至此为太夫人祝寿,纵天上王母也不过此,太夫人因何而不乐?”

    听闻此言,甄应嘉叹息一声,李氏更是当堂落起泪来,她满头华发,插满凤赐宫钗御簪,富贵气派,只是面容却并不如传闻中那样慈悲,反而有些郁郁阴沉的道:“老身三日三夜未能安眠,故而慢待了诸位。”

    李松年闻言大惊,道:“老夫人从来都是享尽清福之人,且虔诚礼佛,连鸡鸣寺大德高僧都言太夫人有佛缘,怎也会有烦恼丝缠身?”

    李氏愈发伤心,接过身边美婢的丫头,又爱怜的抚摸着身边爱孙的脖颈,道:“这三天来,老身只要合眼,就能看到我那苦命的大孙子向我喊冤,求老身救他一救……呜,頫儿啊,祖母非不能救你,只是当时,祖母并不在跟前呐!”

    李氏这一哭诉,满堂人先是一惊后,又匆忙劝说起来。

    李松年没有再出声,倒是给了另外一人机会,此人为甄应嘉之清客相公,名为黄超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