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萧氏,这个人情我记下了,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好好的回报的。”裴宣机喃喃自语。
“家主,河东裴氏本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等都派人前来吊唁老家主了。”就在这时,管家进来匆匆禀报。
“哼,这些世家门阀,一个个都是会趋炎附势的很”,裴宣机先是冷哼一声,接着说道:“开中门,有请。”
裴宣机经历了父亲人走茶凉后的局面,如今对于这些豪门世家没什么好感,只是他毕竟是出自裴氏,这点气度还是有的,所以他虽然对裴寂抱怨了两句,可是还是很快就整理好仪容仪表,前去灵堂招待去了。
此刻的太极殿之中,李渊也正在听着李元昌说的裴矩之事,等到了解到事情的始末结果之后,李渊感叹道:“裴矩的功绩其实我也了解一些,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大的功劳,看来以往真的是我疏忽了。”
这个时候李渊因为不忿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威逼他退位,所以在李世民继位之后并没有立即搬出太极殿,而是一直霸占着这里,想要以此来展示出自己对李世民的不满,让他这个皇帝当的不舒服。
话说两头,此刻在宋国公萧瑀的府邸之上,萧扬正在跟他的堂哥他们一起玩耍,得知李世民对裴矩的追封后,萧扬并没有太过于意外,因为昨日萧瑀就已经告诉他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了。
不过令萧扬有些意外的是,他没有想到自己只是随意跟一个少年聊聊自己的看法,谁知道那竟然是当今太子李承乾,萧扬更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对于裴矩的功绩竟然大大方方的昭告了天下,萧扬暗自感叹:“不愧是名垂千古的一代帝王,胸襟气度当真是宽广。”
萧扬有此感慨并不意外,因为李世民对于裴矩在前隋之时的功绩如此嘉奖,就已经显示出了他那开阔的胸襟,虽然此举有收买天下人心的嫌疑。
萧瑀也跟萧扬说了,李世民有想法想要让他去担任太子侍读,不过被萧瑀用萧扬即将游学之事给拒绝了。
萧扬得知了这件事情以后,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提前跟萧瑀说过了自己的打算,不然到时候李世民一封圣旨下来,那萧扬可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不过,对于自己竟然跟李世民还有一层姑侄的关系存在,萧扬还是有些惊讶的,但是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这杨妃是谁,那是萧扬的姑奶奶,前隋萧皇后的女儿,也就是萧扬的表姑。
萧扬还想来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位杨妃好像是蜀王李恪的母亲,也就是说,蜀王李恪是萧扬的表弟,对于这位在历史上被李世民评价为“英果类我”的表弟,萧扬还是颇有些兴趣的,不过此时时机不对,萧扬也就没有去想太多。
……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转眼间就是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昔日对于裴矩功绩的追封,虽然说是引起长安士子乃至天下百姓内心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可是这些终究需要时间来证明,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成效的,不过种子已然被埋在国民的心中,终究会有发芽的那一天,而且那一天也不会太过遥远了。
这一日,长安城外来了几位风尘仆仆的人,一行共有无人,为首的乃是一位年龄大概在十四五岁的少年,其余四人身材魁梧,还随身携带着兵器,看其着装打扮,很明显应该是那少年的护卫。
“长安,我终于又来了。”少年望着眼前那雄伟古朴的城墙,发出了一声感慨。
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当初点出裴矩一生的功绩,从而改变了裴矩封号的萧扬。
“家主,河东裴氏本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等都派人前来吊唁老家主了。”就在这时,管家进来匆匆禀报。
“哼,这些世家门阀,一个个都是会趋炎附势的很”,裴宣机先是冷哼一声,接着说道:“开中门,有请。”
裴宣机经历了父亲人走茶凉后的局面,如今对于这些豪门世家没什么好感,只是他毕竟是出自裴氏,这点气度还是有的,所以他虽然对裴寂抱怨了两句,可是还是很快就整理好仪容仪表,前去灵堂招待去了。
此刻的太极殿之中,李渊也正在听着李元昌说的裴矩之事,等到了解到事情的始末结果之后,李渊感叹道:“裴矩的功绩其实我也了解一些,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大的功劳,看来以往真的是我疏忽了。”
这个时候李渊因为不忿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威逼他退位,所以在李世民继位之后并没有立即搬出太极殿,而是一直霸占着这里,想要以此来展示出自己对李世民的不满,让他这个皇帝当的不舒服。
话说两头,此刻在宋国公萧瑀的府邸之上,萧扬正在跟他的堂哥他们一起玩耍,得知李世民对裴矩的追封后,萧扬并没有太过于意外,因为昨日萧瑀就已经告诉他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了。
不过令萧扬有些意外的是,他没有想到自己只是随意跟一个少年聊聊自己的看法,谁知道那竟然是当今太子李承乾,萧扬更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对于裴矩的功绩竟然大大方方的昭告了天下,萧扬暗自感叹:“不愧是名垂千古的一代帝王,胸襟气度当真是宽广。”
萧扬有此感慨并不意外,因为李世民对于裴矩在前隋之时的功绩如此嘉奖,就已经显示出了他那开阔的胸襟,虽然此举有收买天下人心的嫌疑。
萧瑀也跟萧扬说了,李世民有想法想要让他去担任太子侍读,不过被萧瑀用萧扬即将游学之事给拒绝了。
萧扬得知了这件事情以后,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提前跟萧瑀说过了自己的打算,不然到时候李世民一封圣旨下来,那萧扬可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不过,对于自己竟然跟李世民还有一层姑侄的关系存在,萧扬还是有些惊讶的,但是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这杨妃是谁,那是萧扬的姑奶奶,前隋萧皇后的女儿,也就是萧扬的表姑。
萧扬还想来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位杨妃好像是蜀王李恪的母亲,也就是说,蜀王李恪是萧扬的表弟,对于这位在历史上被李世民评价为“英果类我”的表弟,萧扬还是颇有些兴趣的,不过此时时机不对,萧扬也就没有去想太多。
……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转眼间就是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昔日对于裴矩功绩的追封,虽然说是引起长安士子乃至天下百姓内心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可是这些终究需要时间来证明,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成效的,不过种子已然被埋在国民的心中,终究会有发芽的那一天,而且那一天也不会太过遥远了。
这一日,长安城外来了几位风尘仆仆的人,一行共有无人,为首的乃是一位年龄大概在十四五岁的少年,其余四人身材魁梧,还随身携带着兵器,看其着装打扮,很明显应该是那少年的护卫。
“长安,我终于又来了。”少年望着眼前那雄伟古朴的城墙,发出了一声感慨。
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当初点出裴矩一生的功绩,从而改变了裴矩封号的萧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