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距离短,所以时间不长,涂山就拿出了方案。

    定下方案,再派了个士兵报往军营。如果否定,就有回复;如果不否定,就没有回复。

    等了两天,士兵回报,校尉口头表示了同意。

    开始修路,主要就是挖土与填土。

    其中,要说施工难度,就只有一处。

    那是一道山峰支脉折皱型沟壑,并且山坡相对较陡。

    如果仍然进行常规的挖填,切坡将会极高极陡。

    所以那儿计划架桥。

    这个年代,是没有混凝土的年代。

    要架桥,下面先得托着。

    先弄好两边的桥基。然后下到沟里,构筑层层木架,堆叠上去。最上端,弄出个向上凸起的圆弧形。

    然后,再把加工好的石条,一块块的砌上去。

    粘合剂自然不是水泥。

    也不是纯石灰。

    要说石灰,其实还是找到一点的。但,不挖洞的情况下,地表石灰,必然极少。多的,早就被雨水冲掉了。

    所以,涂山使用的是“粘土+石灰+植物纤维”。

    植物纤维,直接就是草,在石臼里用大木棒冲烂而成。

    最后建成的桥,桥面是平的,下面的拱是弧形。跨度不大,只有三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