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什么?道是事物的本体。在佛教中,道的含义可丰富了。但大约有两类意思。一是指事物的本体。从哲学上讲,是与存在的现象对立的存在于事物中的本质。对立于现象,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事物,就是它肯定存在,并在事物上表现。本质就是基本性质,在佛教中还有一个说法,叫法体。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是第一种意思。”

    我听了,吓一跳,一个字的第一种意思,不完解释,就有这么长。

    “第二种意思,是达到本体的方法,类似于道路的意思。但这个意思,通常在证道两个字的词语中体现,有的也叫修道。是通过正确的道路向道体接近并直接证明的意思。这个证,就麻烦了,最终的结果,打个比方,就是你们所说的证明了,体验了,得到了,道体。但道体是无色声香味触法的东西,你得到的是某种本质某种体验,但又说不出来。如何证明?这可是个大学问,你仔细想想,仅凭名词解释,你能够得到什么?”

    这一通说,几乎把所有理解的方向都堵死了,让我一筹莫展。我说到“那照你说,难道,看与不看这首歌,与佛法都没有关系?”

    “本质上无关,但有帮助。住拐杖的人,拐杖与目标无关,但可以帮助你达到目标。道体的不可言说性和不可比拟性,决定了,道是永远无法用知识来理解的。知识,只是一个途径,所以,证道歌的意义,是告诉你,哪些东西不是那个。哪些东西接近于那个,也是对修道的人说的,对外行,这些话其实没什么意义。”

    “好吧,先生,那么,我读这首诗,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我是说,即使我理解不深,哪怕有些浅显的道理,能够让我有益,我该怎么学呢?”

    “你如果是在读诗,不用学,你诗歌的底子应该够了。这就是道好诗。如果是修道,那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而不是停留在读诗上面。”

    我不太理解这个意思。

    “你看第一句,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是什么意思?绝学是最高级的学问,你认为你有可能达到这个程度吧?我是说现在?绝学是没办法学或者没道理学的意思,这是以不学为学的境界,你可以理解吗?无为不是毫无作为,你以为你天天睡觉就是无为吗?你还有做梦呢,你还在妄想呢,那不是无为,那是懒惰。闲道人,你连道人都不算,你更闲不下来,对不对?”

    这一串解释和问题,把我弄得哑口无言。

    我正在想如何提出下一个问题请教时,外面有人来买书了,他也没站起来,别人拿了书,他好像不知道价格似的,问顾客“补你多少?”

    我们这一带的人,把找你多少钱说成是补你多少。

    “23”顾客回答。“好,23。”老板把一百元收来,把补的23元,递给顾客钱,根本没仔细核对书的真实价格,就完成了交易。这算是老板懒,还是老板与顾客的信任?反正,老板有种不上心的大度,很是自然平和。

    他又面向我,问到“小伙子,你如果读诗,得到美感就行了。如果修道,那就有许多办法了,但所有办法,都是修行。”

    我问到“修行,修道,这东西,我不是说它不靠谱,但我没有见过一个人,证明自己得道了,我该拜谁为师呢?即使有人修成了,他拿什么来证明呢?我想永嘉大师,也不是仅凭这首诗就证明了自己得道吧。毕竟,当年,他还有六祖这个权威帮他证明。而今天,谁是导师呢?”

    老先生微笑着看我“你是想问,你如果要修道,要拜谁为师对吗?”

    我点点头。

    “道就在你身上,在你心中。古人讲,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本师释迦牟尼佛悟道后的第一句话,也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道需要你证明吗?需要你得到吗?它就在你心中,你自己没意识到而已。所以,最好的老师是自心。当然,本师还说只因颠倒妄想,不能证得。你去除颠倒,去除妄想,就回归道体了。”